本站为您提供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成考与自考的相关资讯:成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开始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2.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主要途径:
(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3.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5.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6.劳动量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货币的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8.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简答)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1)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2)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3)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9.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矛盾。
交换是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唯一途径。
10.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论述/简答)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简答)
A.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B.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2)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简答)
A.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B.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C.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1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12.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13.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14.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15.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
余价值。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16.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着创造的。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m′=m/v (m′为剩余价值率,即剥削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17.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上,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18.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19.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20.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
21.如何看待资本有机构成的发展趋势?会造成怎样的社会结果?
原因:在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必然伴随着资本的积累和集中,使个别资本的规模日益增大,在自然形式上,每个劳动力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在价值形式上,不变资本部分日益增多不,可变资本在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从而资本有机构成得以不断提高。
结果: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的相对量的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22.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的三个不同的阶段,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
第一个阶段: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货币资本的职能
第二个阶段: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
第三个阶段: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商品资本的职能
三种形式的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与在时间上的继起性表明,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也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23.影响资本周转的关键因素有两个:(1)资本周转的时间;(2)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24.社会总产品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在价值上实现补偿,客观上就要求两大部类内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主要有两种: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26.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1)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3)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特殊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
27.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28.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29.资本主义经济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2)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3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
3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其中危机阶段是周期的基本阶段。
3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33.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是在几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基本原则是私有制原则,第二个基本原则是“主权在民”的原则,第三个基本原则是分权与制衡原则。
34.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独立行使。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成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的相关话题:想获取更多关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成考与自考的相关资讯,如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成考与自考报名时间、报考条件、成绩查询、报考专业、成考自考答疑等,请与本站的值班老师联系,谢谢!
- 历年成考专升本试卷及答案.zip
- 历年自考专升本试卷及答案.zip
- 成人高考核心内部资料.zip
- 最新成考各种真题资料包.zip
-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精讲视频.mp4
- 成人高考高等数学精讲视频.mp4
- 成人高考英语精讲视频.mp4
- 成人高考政治精讲视频.mp4
-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精讲视频.mp4
- 成考从报名到毕业手册指南.pdf
- 成人高考辅导报名助学金.pdf
- 成人提升学历途径全解.pdf
- 湖南省成考学校及专业信息表.pdf
- 转载注明:文章转载自 湖南中医药大学成考自考招生网〔https://www.hnctcm.org〕
- 本文地址:https://hnctcm.org/shengben/zhengzhi/5106.html
- 成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人类社会2024-12-03
- 成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主义2024-12-03
- 成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主义2024-12-03
- 成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2024-12-03
- 成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识的本2024-12-03